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臺灣中油)日前與中石油確定雙方合資啟動福建加油站經營投資,初期規劃登陸建置40個加油站,涵蓋福州、廈門、泉州以及漳州等地;預計最快提報2016年預算計劃,隨后逐步向200個據點目標穩健推進。
不甘隔海相望
臺灣中油主要業務范圍包括油氣進口、勘探開發、煉制、輸儲與銷售以及石油化學原料的生產供應,業務遍布全臺。
臺灣當年加油業開啟發展之際正值經濟快速發展,每年油品需求展現20%成長力道。目前大陸經濟持續推升,汽車銷售更是快速躍進,連帶拉抬煉油、加油站需求商機,尤其大陸油氣改革進程超預期,而福建又屬經濟相對發展活絡區域,投資效益樂觀看待。
據了解,中油和中石油規劃,登陸福建耕耘加油站業務,規劃建置200家據點,未來將以雙品牌模式,總投資額約新臺幣260億元。協商持股架構為中油49%、中石油51%,實際自有出資金額將待扣除銀行融資額度后,由雙方依持股比,完成初期資本額設置。目前中油與中石油已完成4個據點考察,單點投資金額逾新臺幣億元。
2014年7月,1200萬噸/年中化泉州煉廠才剛剛宣布投產,正苦心培育其在福建本地的零售網絡。“可預見,未來福建成品油零售市場或將成為國內加油站諸侯大旗最齊全的競爭實驗場,中石化(森美)、中石油、中化、中海油、民間資本群雄逐鹿,中石化和中石油背后還將分別站著有經驗的海外參與者——沙特阿美、?松梨,以及臺灣中油。”安迅思研究與策略中心總監李莉對記者說。
四大利好
對于臺灣中油來說,是何原因讓其跨過海峽進軍福建終端市場作為未來戰略選擇?
首先,是廣闊厚實的市場基礎。“對臺灣中油來說,可能無限留戀當年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臺灣汽油消費的高增長,而憧憬在福建新興市場捕捉到同樣的商機,”李莉說。
據悉,福建省政府對加油站建設積極態度。2011年年末制定的福建省成品油分銷體系“十二五”發展規劃中2011-2015年間省內新增油站數量高達1470座,幾乎是現有油站數量的1.5倍,規劃依據主要基于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的預期發展,且確定遍布全省的選址明細,但目前為止的執行結果尚不得而知。
其次,是大陸較大的利潤空間。以內地現有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來看,從煉廠成品油出廠環節到零售和直銷分別有約800元/噸和400元/噸的理論毛利空間。實際上如果煉廠成本控制得當,這一空間會更大,這與臺灣島內相比,不失為一個誘惑。”李莉認為。
據臺灣當地能源部門的統計,目前全臺2504座加油站,比2011年初減少近5%,而且至少還有上百家處于“半歇業”狀態。中油和臺塑也只愿意控制不到約3成(不足千家)的直營油站。市場飽和、人工成本、運營成本居高不下使得當地加油站毛利不足3%。
再次,福建理想的區位和合作時機為臺灣中油助力。福建是臺灣中油選擇“登陸”大陸成品油市場的最理想起點,同時也可以在南方市場較量中“助中石油一臂之力”,“無論是幫助合作伙伴調撥資源,還是直供福建市場,都可能幫助未來拓展產能和市場空間。”李莉說。
最后,是迫于轉型突破的急切需求。資料顯示,臺灣中油受制景氣趨緩,上半年營運虧損,本競爭績效急于提振。中油規劃新完工投產、成本條件較佳的新三輕成為供料生產主力,而尋覓大陸加油站建置、尋找新市場則是發展的關鍵所在。但從福建新增加油站的規劃布局上來看,多數可能分布在消費能力相對較弱和效益偏弱的區域,縣鄉道和集鎮布點占到54%,城區、國道、省道僅占到約30%,福州、泉州、漳州范圍占到53%,其余遍及龍巖、莆田以及寧德等地區。
2013年臺灣中油開始和中石油接觸和開始項目評估時,就曾有臺聯“立委”站出來反對,認為該計劃是“讓臺灣成為中國的石油中心,污染留臺灣”。李莉表示,無論如何,福建這邊“熱土”已然成為兵家的必爭之地。前有中石化坐鎮,包攬了大量優秀的資源和位置,中有林立的民營油站各顯神通,后有中化的奮起直追。隨著各路兵馬的資源投入升級,2017年前后,這里可能上演最具看點的加油“打折大戰”。 |